- 青海花花的做法?
- 吃饱了睡,疫情啥时候到头啊,做了几天蛋糕腻了,你们在做什么?分享一下?
- 花花面食的做法?
- 过年拜年要到村里长辈家里跪下磕头拜年,你们知道吗?
- 正月初八有什么习俗呢?为啥在过去农村会把初八当做第二个春节?
青海花花的做法?
材料
主料:高筋面粉240克,中筋面粉200克,水170毫升,鸡蛋1个
辅料:糖4tbsp,盐1tsp,黄油20克,酵母5克,肉桂2克,红糖28克
做法
1、面包机中加入和面的水、鸡蛋、盐、糖粉、酵母,启动和面程序30分钟,在程序开始十分钟左右以后加入软化的黄油,揉面结束后发酵50分钟。
2、面团发酵好了以后拿出来手工揉面,手粉用高筋面粉,擀成面片开始整形。
3、事先用28克红糖和2克肉桂粉混合均匀,这就是我们的肉桂糖:面包的主角。在面上撒一点水,然后把这糖撒在面片上面。
4、卷起来,拉长一点,然后竖着切一刀,分开面条。
5、层次露在外面,拧起来。
6、封口向下盘在你喜欢的模具里,继续发酵1小时左右到满。
7、发酵的时候预热烤箱175的度,烤30分钟。
面粉适量、白沙糖、牛奶、清油、鸡蛋等。接着在锅里放入花椒,倒入凉水,烧开,把花椒捞出,用椒汤水把以上材料和在一起,用筷子搅成梭梭子。接着揉在一起,面不能太软,比做面条的面稍软,比烙馍的面稍硬。反反复复把面揉光滑,然后捂在盆子下面,醒一个小时左右。
接着擀成大面饼,折起来,切成小份。面饼擀的不要太薄。然后取一张面饼对折,用刀切成条状,拿起一个两边捏死,上面的细条拿起来一条放左边,再拿第二条放右边,再第三条放中间,依次这个顺序放完所有的条。弄成自己喜欢的形状,再展开。可以做成“蝴蝶”,“葡萄”,“石榴”,“菊花”等形状。做好后,一个一个摆放在簸箕、盘子等灶具上。
接下来,准备油,油热了,放锅里小火慢炸,勤反个,不要炸糊了。炸好捞出油锅,空油,放盘里凉了。一盘子又香又酥又甜的花花就做好了。
吃饱了睡,疫情啥时候到头啊,做了几天蛋糕腻了,你们在做什么?分享一下?
最近在生病,所以是在养病了。哈哈哈,分享一下我的一天: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吸药,然后吃饭,持续给药到中午,吃过饭后午睡1个小时,起床后打扫卫生,看看书,室内运动一下,写写材料。晚上有时吃饭,有时不吃,看看电视剧,看看书就休息了。
加油(ง •̀_•́)ง!!!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!!!
最近在家除了做吃的就是刷头条,除了刷头条就是做吃的,就说吃的吧。
专心致志看教程做蛋糕连续失败,蛋清都打不发,有心载花花不开。气愤之下专拿面粉开刀,没想到做馒头次次成功,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,取名“抗冠熊掌”。
前两天又开始信心满满做面条,细的不成就做宽的,薄的不成做厚的,经过不断努力,加上祖传酱料,迄今为止已经吃三天了,取名“禁足绑腿”[捂脸]
对了,还做了个游乐设施取名“穿越时空忽悠机”
接下来准备再研究个创新的,名字先暂定为“海陆空立体乱炖”。[呲牙]
对啊,才发现天天在家是不是很无聊呢?除了日常生活所做的事以外,家里如果要小孩的话,还被小孩做点事情啊,我在家,主要是教他学习英语,语文,让他看看书法视频,学学唱歌技巧,生活也挺充实的
这些日子天天除了吃就是刷手机头条,实时了解疫情,就这些日子把眼睛都弄坏了,总天的看手机。除了玩手机每天追电视剧,把那些抗日神剧看了个遍。昨天突然萌生做自媒体,于是百度怎么申请头条号,学习怎么录***,怎么编辑***,计划疫情过后就开始做。你们呢都做些什么?
花花面食的做法?
花花面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传统面食,其做法简单易学。首先,将面粉和适量的水混合搅拌成面团,然后将面团擀成薄片,再切成细条状。接下来,将面条放入沸水中煮熟,捞出沥干水分。最后,根据个人口味,可以加入各种蔬菜、肉类或调味料进行炒制或凉拌,制成不同口味的花花面。花花面制作简单,口感爽滑,受到人们的喜爱。
主料:高筋面粉240克,中筋面粉200克,水170毫升,鸡蛋1个
辅料:糖4tbsp,盐1tsp,黄油20克,酵母5克,肉桂2克,红糖28克
做法
1、面包机中加入和面的水、鸡蛋、盐、糖粉、酵母,启动和面程序30分钟,在程序开始十分钟左右以后加入软化的黄油,揉面结束后发酵50分钟。
2、面团发酵好了以后拿出来手工揉面,手粉用高筋面粉,擀成面片开始整形。
3、事先用28克红糖和2克肉桂粉混合均匀,这就是我们的肉桂糖:面包的主角。在面上撒一点水,然后把这糖撒在面片上面。
4、卷起来,拉长一点,然后竖着切一刀,分开面条。
5、层次露在外面,拧起来。
6、封口向下盘在你喜欢的模具里,继续发酵1小时左右到满。
7、发酵的时候预热烤箱175的度,烤30分钟。
食材主料 面粉 200g 辅料 鸡蛋1个 薄荷叶适量 番茄酱适量 糖适量1.薄荷叶洗净,切末;
2.面粉加入适量白糖(根据自己口味,也可以加盐),打入1个鸡蛋;
3.放入薄荷叶,把面和均匀;
4.和饺子皮一样大小,擀成饺子皮;
5.再切成细条;
6.用筷子夹住细条中间,抖一下,把细条都抖散,放入热油中(炸的过程中一定要夹紧);
7.炸至金***,就可以出锅了,加番茄酱点缀。
过年拜年要到村里长辈家里跪下磕头拜年,你们知道吗?
小时候,每到大年初一这一天早晨,父亲就早早地把我从床上撵起来,吃完饺子后,跟随大人们到村里长辈那里去拜年。有时候还没放下饭碗,就听到院子里的拜年声,父亲赶紧出去迎接,匆匆吃了几口后,我就跟着来拜年的人去磕头了。
拜年有个规矩:先从自家家族的长辈拜起,拜完之后再挨家挨户地拜,每家事先都准备好了花生、红枣、糖果等物,小孩子一拜完,这家的长辈就随手抓起一把塞在他的衣兜里。其实,小孩拜年一是为了热闹,二是为了有好东西吃。
那些年,拜年很流行,我们几乎拜完大半个村子,新裤子上常常沾满了泥土,可仍不觉得累。
年长后,大年初一拜年的风俗依旧,只是没有那么大的规模了,相互拜年的人家来回拜拜,其余的人家就不去了。
最近几年,拜年的风俗还在,仅是给家族中的长辈磕磕头,其他的人家走走就算了。人情味淡薄了许多。
谢谢回答了,过年拜年要到村里长辈家里跪下磕头拜年,你们知道吗?我是一个50后的,在小的时候,给大人亲戚拜年,磕头是必须的,以前在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过年了,因为那时候生活困难,每逢过年就有好吃的,新年第一天,半夜醒来就睡不着了,天不亮就起来放炮,吃了饺子后,先给父母磕头,然后兄弟几个跟上去到大伯家,给大伯大妈磕头,大伯大妈一个人给我们五毛钱,那时有五毛钱。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,可是回来就被父母收了回去,那是因为当时生活确实困难,然后,初二上舅舅家,人常说娘亲舅大,初三就是去姑姑家,初四去姨姨家,到每家去都是拿着枣花馍,去到各家堂屋都挂着神子,神子前面摆着供桌,去了后先给神子磕一个头,然后给舅舅,舅妈磕头,当时也爱磕头,因为磕头后就可领到压岁钱,有的亲戚因为生活困难,给几个糖块儿?糖块我们就自己吃了,争的压岁钱回来后就交给父母。
现在社会进步了,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,根本不兴磕头了,孩子们来了后说要拜年,大人都高兴地说不用拜了,来了就好,[_a***_]在一块玩玩,打***,***,热闹一番,中午弄上几个盘子,火锅一吃,然后又打***到天快黑的时候,一吃晚饭才各自回家。
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回答:
第一:过年的时候,去长辈家里拜年的时候要跪下磕头,我只是听家里的老人说的,在以前的时候都是这样的,长辈坐在椅子上,前面有一个蒲团,晚辈去长辈家里拜年先跪下磕头,长辈就给晚辈压岁钱,这都是过去的习俗了,现在根本见不到了,从我记事起就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拜年方式。
第二: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,那时拜年都是晚上12点以后出去拜年,村里的小孩都是一帮一帮的挨个家去拜年,然后人家给你糖块或者花生瓜子的,到最后大家都比一下看谁挣得糖块多。那时农村里比较穷,小孩都是盼望过年的,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,有糖吃,可以放鞭炮,热闹。
第三:慢慢的过了几年,村里不让晚上十二点后拜年了,必须从初一早上开始拜年,也就是初一一天都是可以的,其实这样也好,免得晚上走路看不清,黑灯瞎火的容易碰着,现在长大了,对过年没有那么喜欢了,现在都不缺吃不缺穿了,但是还是挺怀念小时候拜年的情景。
过年拜年要到村长辈家里跪下磕头拜年,你们知道吗?这个肯定知道,现在我们这里拜年,还是初一早上去村里的长辈家里跪下磕头拜年,每年初一的早上,
天刚亮就要抓紧起床,洗把脸就要先到自已最近的叔叔大爷家拜年,一般这个时候,他们早已起来,进屋后喊一声叔或者是大爷,给你磕头了,过年好!这时长辈急忙喊,快起来,拿出好烟好糖给你,
聊一会后,自家亲近的长辈走完后,在给村里的长辈去拜年,一般要跑一大早上,跑完后回家吃饺子,拜年有很多讲究,比如平常和邻里有点矛盾,过年给他家长辈拜年,这样矛盾就很容易的解决了,下跪拜年是老辈留下的风俗,在农村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!
答:我是五O后,我小时候看见,过年要到村里,长辈家跪下磕头拜年。
我们威海地区,是革命红色根据地,我们都坚持社会主义新风尚,反对封建社会旧习俗,倡导社会主义新礼仪。
早在一九***年,社会主义教育时期,就废除了这种封建社会礼仪,我们春节岀门拜年,都是抱拳互相,问好的礼仪方式拜年,如果有人跪地磕头拜年,会让邻居笑掉大牙,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新风俗,新习惯。
再说过年都穿新衣服,跪地拜年,会把衣服挵脏的,如果要对长辈表示尊敬,你少要长辈的压岁钱,多给父母养老钱,不就得了吗?这样多实惠呢?😂😂😂😂😂😂😂
(原创于202O年11月24日)
正月初八有什么习俗呢?为啥在过去农村会把初八当做第二个春节?
正月初八有什么习俗呢?为啥在过去农村会把初八当做第二个春节?
现在正是正月初八晚上八点钟,我们大院里正在噼里啪啦响着鞭炮声,正月初八祭星星,这可是农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。
老人们讲,正月初八是“顺星节”,是天上诸星下凡界的日子,天空星斗出得最全,人间便要点灯“祭星星”,保佑农家人一年中的风调雨顺。有钱人家要点上108盏,其他一般的人家最少也要点上九盏灯来祭星星,经过多少年的演化,现在农村人一般会点上28盏,用糕面做灯盏,用火柴,棉花和彩纸缠成灯芯,摆成卍字形,里面倒上食用油。
下图为宋家岭村(坐标山西)大娘实地制作灯盏。还有人拍了***,作为传统文化的宣传片了。
老人们讲,正月初八又是“谷日”,就是谷子的生日。女娲造人的时候,是在第七天,第一天先造的鸡,二狗三四猪五羊六马,然后第八天造了谷子,所以正月初七对应人,正月初八对应谷子。正月初七天气好的话,一年中人的日子就会好过,正月初八如果天气好的话,谷子就会大丰收。
这个正好与“顺星节”相对应,风和日丽的天气,天上的星星如果都出来了,享受着人们的供奉,自然让农耕社会的人们就能尝到甜头,在夏收秋收的时候有一个丰满的表示。
我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农耕社会,老百姓靠天吃饭,期盼着风调雨顺,人们才会有好日子过。所以正月初八这一天过的相当隆重,不少人们会把这一天当作第二个春节过,人们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,白天要走进庙宇里祁福接福,夜晚要点上灯盏,再做三碗谷物面茶来祭星星,祁求九曜星君保佑一年谷物丰收,全家幸福平安。
在我们这里的山区农村,至今还保留着这种祭星的习惯,在外的人们大老远的也要在这一天赶回老家,全村人在一起举行一个祭星仪式,平时不见面的人们也能在一起聊聊天儿了,人们感觉到这一天比春节还要重要和热闹呢!
而且正月初八因为有一个八字在,有的人又叫“八仙节”,与大家听说过的八仙故事相纹合,说这个晚上吕洞宾,何仙姑,铁拐李等他们八位,都要莅临人间,来观察人情冷暖的。
所以说正月初八的习俗,就是天上人间互动的一个日子,有民俗专家讲,天上和人间是一一对应的,人间有什么,天上也会有什么,天上一颗星对应人间一个人,所以有的人就会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人间的事,这也是一门预测科学。
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习俗吗?欢迎留言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