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刘备,孙权为什么不向南边发展,占领东南亚?
东南亚的开发有两条道路,一条从巴蜀黔向滇开路,然后西南向缅甸拓殖。另一条从两广向越南,也就是交趾进发。交趾古称交州,是士燮的领地,后来被孙权派将领吕岱征服。而云南,是南蛮孟获的地盘,诸葛亮时亲渡泸水、深入不毛,征服了这片领地。
之后继续向南开辟,对于蜀汉来说,代价太高,仅是深入云南瘴气之地,将士已大多水土不服,继续向热带进军,未免强人所难,而且蜀汉统治集团核心是中原人士,对于开发南方兴趣不大。这可以类比刘邦入汉中之后,如果不立起恢复中原的旗帜,士兵们早就跑光了!因此一旦南蛮粗定,能够提供赋税特产,诸葛亮就立刻回师蜀中,筹备北伐,甚至都没有在云南驻军。
而交趾,也就是越南北部,是孙吴南进的极限了,此后孙吴即使是北通辽东,东寻夷洲(台湾),也没有继续向南方热带雨林进发了。地理限制人的活动,即使是到宋朝,海南岭南依然被视为畏途,何况更南的土地?
诸葛亮南征
吕岱平定交州
首先,实际上三国时期的南部疆域已经到达了越南地区。当时的军阀士燮一直占据在那里,士燮本人在汉末任交趾太守。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,迁安远将军,封龙度亭侯。三国鼎立前后,士燮主动依附了孙权的势力。后来被孙权加封为左将军,此后又因诱降益州豪族雍闿而迁任卫将军,进封龙编侯,可以说得上是孙吴的南天一柱。士燮在东南地区经营多年,其影响范围甚至已经深入了越南地区,以至于后来的越南陈朝还加封士燮为善感嘉应灵武大王。由此可见,当时的三国力量已经开始深入东南地区的密林之中。
其次,就和美军无法彻底征服越南一样。东南亚的气候。地形和自然植被是对于军队的天然屏障。越南再往南的地区就是遍地烟瘴的蛮荒之地,不仅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是一种削弱,对于朝廷而言也是无用之地。所以,各方势力对于这块土地的兴趣并不大。而且,当时的三国正在对峙,不能抽出过多的兵力劳师远征,很容易就会被敌人抓住空档,趁势进攻,得不偿失。所以,疆域发展仅仅到了越南地区就戛然而止了。
其三,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大陆性国家,不是海洋性国家。虽然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经允许在较短的海洋中航行运兵,可是中原地区对于海岛的***占有意识并不大。因为国家开疆拓土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疆域连成一片,使得政令可以顺畅进行,赋税可以顺利征收。如果中间隔着海峡,那么对于交通运输就会产生很大的不便。就好比三国时期可以触及到台湾等海岛地区,可是却并没有将之纳入版图,设置郡县,迁移人口。所以可见,当时的社会对于海洋岛屿并没有领土意识。
每个人都不是上帝视角,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时代局限,后人觉得很容易,可那时的人却不会那样想,刘备和孙权不是比曹操少人口少土地吗,占领东南亚不就行了嘛,是可以这样做,只是现实不是那样子!
刘备和孙权没有后来人的思维,他们都是大陆思想主义者,不是海权主义者,那个时代的人压根就没有对海洋有多重视,也不知海洋的价值,你让他们具有一千多年后的大航海思想实在难为他们啦,自己的地盘都经营不过来,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去拓展海外事业,去占领东南亚呢!当时刘备和孙权好不容易打下了自己的地盘,他们想的是如何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实力,自然要在自己的地盘努力经营了,你让他们去出海占领东南亚,这是不可思议事情,一说出来,所有的大臣都会反对,都觉得老大他老人家脑袋是不是发疯了,在大家眼里海外之地就是不毛之地,荒无人烟的地方,去那里有什么用啊,根本就是浪费精力和时间!再说那时的人对海洋认识不足啊,几乎不知道海外到底有什么国家啊,东南亚是什么地方一无所知,不知道的地方就花费精力去占领,不就是愚蠢嘛,就算你揍上帝视角说东南亚多好,可大家不清楚,就觉得你发疯了,坚决反对,好好的大陆不发展,去占领海外的东南亚,不就是舍本取末,愚蠢之致嘛,刘备和孙权就算有那个想法,大家肯定反对,你根本做不到啊!
以当时的航海技术,去占领东南亚也是个问题,出海要船,要指南针,还要人力,海上风浪大,气候变幻莫测,危险的很啊!没有大船和牢靠的指南针,你想出海就是天方夜谭,当时就东吴有水军有船,可那也是小船,不是深海用的大船,出海的船和河流行驶的的船是两回事,当时还真不具有建造出远海的造船技术啊,造不了怎么出海啊,再说也没有那个财力物力去制造啊,这是很花钱的主,刘备和孙权还真没有那么多钱啊,造个一两艘,没有意义啊,出到海面就被风浪给掀翻了,还有什么用呢!所以说大家没有那个冒险进取的精神,政治上,大家也不支持,关键还是技术不过关,连钱都不够,占领东南亚就只能是幻想,还是老老实实经营自己的地盘吧,没有那个能力就不要干超出自己力量范围的事,最后只能徒劳无功!
当时最好的航海技术就是孙权了,他也派恒温去过台湾,结果回来的只有两成的人,去台湾都伤成这样,那更远的东南亚不就更危险嘛,孙权的水军也是出访过南洋诸国,你要想派大军去占领东南亚,难度大啊,人家也是有军队的,你千里迢迢去打,有把握战胜对手吗,这么远后勤补给不了,后方帮不了啊,搞搞贸易还行,海军占领东南亚就要大规模的海军投入了,孙权实在做不了,也没那个意愿去做,毕竟谁也不能担保真能占领东南亚啊,冒险的事还是不做吧!
先周之时,太伯、虞仲远走东南建立吴国,从此和周王室若即若离;
大秦之世,任嚣、赵佗经略岭南,秦国危难之时没提供半分助力;
东汉初年,马援讨灭交趾二征,交趾人也是面服心不服,未给朝廷提供半点赋税。
这些事,都发生在三国之前。孙、刘对其中的利弊得失必然了解深刻:
向南方开疆拓土,本就是一件投资大、回报慢的事情。诸如,从秦朝就开发岭南,但真正南方的赋税超越北方,要等到宋朝以后了。
至少,在孙、刘之时,他们只看到搞开发的成本,但却并没看到结出的果实。这种情况下,谁还敢追加投资?
即使在之前,也都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之下,国库里的钱很多,没有内忧外患的时候。方才会进行一些风险投资。
三国正是乱世,每一家都在集中实力,试图给对手致命一击。这种局面下,还敢分出实力去朝南发展,除了找死,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