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如何行中庸之道?
如何行中庸之道?中者为行正中,不受上下左右,不受左右迷惑。庸即平凡,平常,无奢求而平安之意。要一生坚持走上这样的路,不是***都完美做得到。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家庭教育,又要名师名校点拨,还要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,博览群书,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营养,才能使自己学富五车,见多识广,才能胸襟宽宏,高瞻远瞩,才能使自己逢险不惊,遇恐不吓,红颜坐杯而不乱,遇诱惑而不谋。自古以来,只有光明磊落的伟大英雄,伟大人物才能做得到。
至于平民百姓,为生存,有时也会因利益诱惑而误走偏途,有时还不得不屈从,而作出无奈的选择,这也是平民百姓的一种悲哀!市桧小人受丰厚的物质诱惑,会挺而走险,做出不仁不义,伤天害理、甚至干出出卖祖宗,出卖国家之事。
行中庸之道,会让你不至过于偏离人生航向,走过平常,干凡及平安人生。这条道只适合和平年代推广,会让社会更和谐,更团结,更融洽。 但中庸之道更多的是走上一条消极的人生之道,不可能令人作出惊世骇俗的丰功伟绩来。
尤其是在地球人口暴涨,***匮乏,帝国野心不死的人,随时会发动掠夺他国财富的战争。而中庸之道,强调儒雅待人,与世无争,不管美丑善恶,皆须一视同仁,对黑恶视而不见,甚至被人狠打了耳光,或枪已顶在胸口上,还双手作揖,笑脸念之乎者也,乌呼痛哉。这是一条软弱之道,无能之道,亡国之道!
在六、七十年代,英明领袖***就号召批林批孔,强烈谴责事不关己、麻木不仁、善恶不分的中庸之道。要使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强盛,全民就必须行君子之道___见善不欺,逢恶不怕,立场坚定,爱憎分明,站如松,坐如钟,行如虎,奔如豹,勇于与邪恶搏斗,敢于勇猛杀敌,全民群情激昂,这才是富国强兵、千秋不倒之道。
谢邀。中庸;中不偏,庸不易。中庸之道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哲学。
记得小时候每当寒来暑往,季节交替之时,妈妈总忘不了叮嘱一声"春捂秋冻";说的是春秋气候变化过渡的时候,衣服既不要脱得太快,也不要添得过多。顺因天时,才能少一些疾病。
自己有了孩子,老人又会对你说,"如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"。讲的是给小孩吃饭,一次不要吃的太饱;小孩好动,衣服也不要穿的太对。
有了工作,爸爸常常对我说,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人与人之间,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;心与心之间,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。
再后来,娶了媳妇,小两口难免磕磕碰碰,彼此往往向家长诉苦告状。爷爷常常讲起古人的故事,有一首诗终生难忘,"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?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 奶奶没有读过多少书,不会引经据典,她的道理更简单,"天上下雨地下流,小两口吵架不记仇;白天吃的一锅饭,晚上睡的一个枕头。"
人到中年,总想着出人头地,事业有成,光宗耀祖,不过往往事与愿违,日子过得越来越平庸,毫无起色,心灰意冷。晚上时常会梦见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在耳边说,"吾有三宝,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为天下先"。不为天下先,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,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。其实,人要看轻自己,少一些自我,多一些换位,才能心生快乐。
到了五十,能够知天命?六十能不能耳顺?到了七十,才能活明白,随心所欲而不逾矩?
恪守中庸之道,无过而不及,这就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。凡事不走极端,生活不是战场,无需一较高下。心有多大,快乐就有多少;包容越多,得到的就越多。
河南和山东一带的方言"中″在普通话里含"好的″"对了““正确”等意思。中庸里的中所指的就是正确,道,路线正确,实践正确,思想,言行举止都正确谓中。正确的路线,正确的言行举止必须坚持不能动摇或修改,一动摇一修正就变成错误的思想路线。沿着正确的方向路线行动不动摇谓之庸。比如一桌山珍海味加上美酒,使人食欲大增。若遇上馋嘴人猛吃暴饮,结果撑得胃出血主动脉爆裂一命乌乎。遇上减肥姑娘只尝味不进食,得了厌食症,瘦成皮包骨,器脏因长期欠缺营养而衰竭,发展成不治之症。这两种行为属于过左过右偏离"中″,造成生命危害。世间任何事物都按规律运动,人们驾驭事物必须按规律操作才不违背中,否则要出差错,要付出代价,其行为举止一定不中。